法学专业创办于1998年,是伟德BETVLCTOR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优秀的教学团队。法学专业重视团队队伍的培养和结构优化,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学科配置齐全的团队队伍。现拥有专职教师20余人,实践部门兼职教师20余人。专职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14人;教授职称3人,副教授职称14人,其中有12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含律师职业资格),多位教师具有复合学科背景或一线工作经历,教师的硕博比例、职称比例、学缘结构均符合教育部要求。目前法学专业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是一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年长的教授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树立了严谨的学术风范;中年教师学术有成,继往开来,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勤学不辍,慎思明辨,昭示着法学专业发展的未来。
完善的培养体系。法学专业一贯重视教学质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深入思考法学教育,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魅力。以员工毕业后五年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科学地设计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员工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和法律职业伦理等专业必修课。除此之外,员工还要完成内容丰富的实习实训课程。1.三阶段递进式实习。针对不同年级的员工设置认识实习、职业技能实习、顶岗实习。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带领大一新生到法律实务部门参观、旁听案件等形式让员工初步对法律职业有所了解和认识,培养和坚定员工的法律学习和法律服务信念。职业技能实习针对大二员工进行,员工利用暑期到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进行较长时间的实习,切实体会和理解案件的起诉、受理、审判等程序性问题和法律实体问题。顶岗实习是大四员工在毕业前进行的为期较长的沉浸式的法律实践锻炼,通过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接触实际案件,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法律事实的分析、法律规定的检索、法律文书的书写、法律意见的提出等各种法律事务的处理,能够切实地锻炼员工的法律职业技能和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2.法律诊所实习。法律诊所由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员工处理真实案例,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桥梁,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教育员工学会分析法律问题,培养员工归纳能力、检索能力、分析能力、表述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法学专业核心职业能力。3.模拟法庭实习。通过模拟案件审理过程,锻炼员工的法律应用能力。4.法律文书写作训练。通过对各类法律文书的撰写练习,培养员工的文书写作能力。5.实务类课程学习。聘请实务领域经验丰富的法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进入课堂,为员工亲自讲授审判实务、律师实务、公证实务等课程,让员工了解和掌握法律制度如何在实践中应用。6.专业技能训练和科研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具体案例,让员工深刻理解常见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劳动争议与仲裁案件、离婚案件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具备法律文书的初步写作能力。科研技能训练旨在提升员工的文献检索能力、文献综述能力、选题能力及毕业论文撰写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渐进式的训练。
充分的教学保障。经过全体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建立了校内校外两类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模拟法庭实训中心、专业资料室、法律援助站,其中模拟法庭实训中心能提供真实法庭场景模拟、电子证据鉴定、声纹证据鉴定训练,法律援助站提供了员工通过代理真实案件培养法律实操能力的大量素材。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海港区人民法院、海港区人民检察院、开发区人民法院、青龙县人民法院、昌黎人民检察院、开发区司法局等27家实务部门,能够为师生与实务部门开展更深层次的实践教学交流合作提供充分保障。
突出的培养效果。近几年,法学专业的员工在国家、省级学科竞赛中率获佳绩;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达到30%以上;多位同学考入法学专业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历届毕业生大都从事法官、检察官、书记员、律师、公务员、企业法务等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工作,初次就业率达到87%以上。
法学专业今日取得的成绩是全体师生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